“经济服务化”概念
“经济服务化”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以后产业结构的一种转变过程,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这一过程又称为“第三产业化”(Tertiarization)。
随着产业规模及结构升级,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必然要从农业流向制造业,进而再向服务业转移。当一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产值和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均超过50%以上并不断增加时,这个国家就被视为进入了经济服务化阶段。
经济服务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随着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生产的软化和服务化趋势明显,即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服务成分或软件的成分比重加大,这促使人们更加注重技术、信息、知识的价值,从而推动了生产过程的软化。
此外,经济服务化不仅有利于提升产业素质和打造供应链,提高产业生产率、附加值和竞争力,还有利于强化用户导向、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的产业发展方式,更好地改善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破解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并存难题。
综上所述,“经济服务化”是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